近視高發、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并逐年增加,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

對于孩子們來說,教室是長期停留的場所,因為不是每一間教室的自然采光都那么好,為了滿足讀寫要求,教室基本都開著燈,如果照明環境不符合要求,就會危害學生們的用眼安全。
防控近視從改變教育照明開始
2018年8月28日,國家領導人做出重要指示: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8月30日教育部及時響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并將此項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

在學校防控近視行動中,除了通過減少學生書面作業的時間來減輕學業壓力,還要求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
正視教室照明“盲區” 改善教室光環境
調查進一步發現,燈具設計上的問題使教室照明未能達到相關的標準要求。有專業人員提出,如果學生在照明條件不好的環境下學習,為了進一步適應整個教室環境,人體視覺器官就會出現頻繁調節的現象,由此極易使學生用眼疲勞,引發近視眼等不良健康問題。
所以,正視教室照明之下的“盲區”,合理正確的設計教室用光,進一步改善教室內的光環境已然迫在眉睫。
多所學校實施“健康光環境”改造
多所學校實施了“健康光環境”改造工程,將原有的日光燈(即熒光燈)改造成無頻閃的LED燈。改造后,教室課桌面及黑板的照度、照度均勻度等指標均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有效降低了學生近視新發率。


部分改造案例